盤點觀賞魚繁殖的基礎知識點
首先,觀賞魚的繁殖工作不是簡單地把公魚和母魚擱到一塊兒。
觀賞魚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種。
種:無親體護衛型觀賞魚。
比如錦鯉和金魚,就是這一類的代表。
簡單說,就是親魚把受精卵形成以后就不管這些魚卵了,這些父母極其不合格的。在它們的心目中,孩子是放養的。孩子的教育問題,都交給了大自然。它們的座右銘是:生活是更好的老師,生活將交會孩子一切生存的本領。
在這個種類里面,還可以分為五個小類——
水層產卵亞型:親魚把受精卵水里,讓受精卵漂流在水面或者懸浮在水層中央。大部分海水觀賞魚都還是這么玩的。
水底部產卵亞型:親魚把受精卵放在水底的石頭上或沙粒上,比如大名鼎鼎的大馬哈魚;
草上產卵亞型:親魚把受精卵放在水草上。比如錦鯉和金魚。
喜貝性產卵亞型:親魚把受精卵放在別的無脊椎動物體內發育。比如臭名昭著的鳑鲏。
洞穴產卵亞型:親魚會把受精卵放進一個天然洞穴里面。這類魚大多不是觀賞魚,就不舉例了。
第二種:親體護衛型觀賞魚。
這種觀賞魚有護幼行為,有時是公魚護卵,有時是母魚護卵,有時是兩口子一起護卵。
這種觀賞魚又分兩小類。
一類是親魚將受精卵放在天然的石頭上或貝殼里進行護衛,比如絕大多數的慈鯛類觀賞魚。
還有一類是親魚會事先筑好愛巢,然后把受精卵放在里面進行護衛。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斗魚。
第三種:親體型。
這類觀賞魚會把受精卵放在體表或者體內進行孵化,順便完成護卵任務。
這種觀賞魚又分兩小類。
小類:把受精卵放在親魚的體表。
比如原產自南美的鰻尾鯰,它的受精卵會掛在母魚的體表,受精卵像寄生蟲一樣吸附在母魚體表,等完成孵化任務,小魚就離開魚體,母魚自行恢復正常。
第二小類:把受精卵放在母魚的體內。
這就是觀賞魚玩家最為熟悉的“卵胎生”觀賞魚了。
比如繁殖的孔雀魚和食蚊魚。
如果你想通過繁殖觀賞魚創業,你就要對這些繁殖方式了如指掌,什么魚用什么繁殖方式,這是知識點,也是繁殖的必修課。
如果連這些東西你也沒有概念,就別動那個歪腦筋了。
想通過繁殖觀賞魚逆天改命?別鬧了,兄弟!
如果上面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繁殖方式還沒有讓你打退堂鼓,那么嘩仔再講一些更現實的問題。
,國內主流觀賞魚的漁場已經飽和。
錦鯉和金魚的繁殖倒是不難,可是這里早已經是紅海,而非藍海,你現在跳進來,不僅吃不到肉,甚至連湯都喝不到。
龍魚的繁殖難度就更不用說了,國內的龍魚漁場鳳毛麟角,技術門檻很高。
像羅漢魚和鸚鵡魚這類主流中型觀賞魚,高端魚幾乎被東南亞和我國臺灣省的漁場壟斷,低端魚的利潤又很薄,同時也面臨著低價惡性競爭。
第二,熱門小型觀賞魚很難成規模。
如果你打算通過小型觀賞魚的繁殖來賺錢,我覺得是可行的。
但是只能賺點小錢,大錢與你無關。
如果你只選一兩個品種玩,很難支撐你的運行成本;如果你打算同時玩幾十種小型魚的繁殖,不同的觀賞魚繁殖手法不同,你會把自己玩暈的。
第三,冷門觀賞魚市場空間很小。
比如食土鯛和水虎魚,有沒有人玩呢?有!但是玩家數量太少。
即使你天賦異稟學會了這些魚的繁殖技術,作為一個創業項目,你首先考慮是的利潤和成本,而非詩和遠方。
除非你可以壟斷某種水族市場上未曾出現的觀賞魚的貨源。
別說幾乎沒有這樣的機會,就算有,前期的推廣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。
等你推廣開了,競爭對手也進來了。